• 亚星管理平台





  • 小麦接连受灾,价格持续低迷,将导致今年农资市场赊销更加严重!

    自6月以来小麦价格持续低迷,市场主体收购不积极,目前的收购情况很不理想。粮价低迷冲击农村新型经营主体 ,影响土地流转市场规模、价格及种植结构,同时会加剧农资赊销。

    麦价低迷影响农资市场

    今年春节过后,小麦市场曾出现强势上涨,4月底山东地区收购价格1.26-1.28元/斤,累计涨幅6%。进入6月,各产区新麦陆续上市,但价格持续低迷 ,国家陆续在各地启动托市收购 。今年的小麦托市价格与去年持平 ,仍为国标三等1.18元/斤。即使启动托市,7月小麦价格仍难以走强,预计近期麦价多以托市价格为主,维持在1.18-1.20元/斤的水平。8月之后,随着面粉需求进入旺季,小麦消化加快 ,小麦价格有望出现上涨,但是幅度空间也不会太大。

    华北 、西北地区小麦入仓已经完全结束。从今年华北 、西北地区的小麦产量看 ,平均亩产大约在850斤,这样产量较往年相比相对较差 。造成今年小麦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象条件较上年差 、灾情偏重。一方面,小麦生长前期农业气象条件总体较上年差 。去年麦播以来 ,北方麦区光温水匹配略差,小麦冬前生长不足 ,返青期略早于常年 ,返青后苗情基础偏差 ;江淮麦区遭遇连续阴雨和低温天气,导致小麦播期推迟。受冬前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,小麦个体生长发育较弱,有效生长量不足,分蘖偏少,北方麦区和江淮麦区亩穗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。

    另一方面 ,在小麦收获期,部分地区遭受强降雨 ,不仅影响小麦产量 ,还造成小麦品质下降 。5-6月份 ,江苏、安徽及河南大部分地区雨水偏多 ,有效光照不足,不利于小麦灌浆和收割 。小麦在地时间过长 ,导致部分小麦早衰、死亡 ,籽粒不够饱满,同时已经成熟的小麦无法及时收获,部分地区小麦出现发芽迹象和轻度霉变。此外,在小麦抽穗扬花和灌浆期 ,安徽、河南等地遭遇连阴雨天气 ,有效光照不足 ,为赤霉病发生提供了条件 ;加之部分麦区赤霉病多年发生,原有菌种抗药性增强,导致今年小麦赤霉病较常年偏重发生,小麦灌浆受到影响 。

    山东省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袁敦华分析 ,粮价下跌导致农民购买力下降 ,加剧了产能过剩矛盾。连年粮食丰收,导致供给累计压力大 ,引发粮价下跌 ,粮食价格与化肥行情是正相关关系 ,当大田粮食作物价格下跌时,化肥需求量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 。在当前小麦收购价格持续低迷的市场环境下,农民购买力下降,用肥的积极性不高,化肥的需求量也大幅度下降,使本身就低迷的化肥价格更加低迷。目前的化肥市场,一方面过剩产能无法化解,另一方面需求端疲软。截至目前,除了淡储政策还在执行之外,此前的电价、运价、增值税等优惠政策几乎统统取消 ,而淡储这一最后的福利并不是普惠性的。扶持产业的政策在一个个退出,加上优惠政策取消抬高了制造成本,而另一头产能过剩的矛盾却日益突出 。

    粮价低迷加剧农资赊销

    陕西农科化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雅民称 ,仅以陕西省为例,当前省内小麦收购价格在0.83-0.84元/斤。这样的价格对农资市场的主要影响在于以下四点:其一、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,个别区域有少量撂荒现象。其二 、由于粮食价格下跌,农民惜售现象明显,致使手中资金不足,一定程度上影响下一季农资产品购买投入。其三、化肥价格低位徘徊,尿素 、磷酸二铵等传统肥料销售要好于复合肥及高端肥料。其四 、基层农资赊销严重,一时难有好转。但经销商已经意识到赊销风险 ,开始采取让价不让款等方式应对。

    粮价低迷冲击农村新型经营主体 ,影响土地流转市场规模、价格及种植结构 ,同时会加剧农资赊销 。今年土地流转规模减少,不少个人或合作社有可能退出土地流转市场 ,或在传统粮食作物中 ,寻找能够抗风险的作物选择性种植  。种植收益减少,农民更是不愿意将钱拿出来 ,或者本身就缺钱 。尤其是上百亩的玉米种植大户,往年一亩地的纯利润为200多元 ,而今年盈利几乎是不可能的。在种地没有利润保障的情况下,农户是不会轻易现款买农资的,更何况大户本身就抗风险能力差,赊销严重 。




  • XML地图